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(記者 陳靜)腹腔鏡微創手術技術已開展多年,以創傷小、手術時間短,術後恢復時間短、效果好及併發症少而受到歡迎。但是腹腔鏡微創手術目前有兩個技術性難題尚未攻破,一直困擾著腹腔鏡世界醫學專家。
  上海東方醫院18日披露,該院專家——中國最先開展腹腔微創手術的著名專家、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上海膽囊疾病研究所所長胡海,率領團隊首創的免氣腹單通道裝置上海醫學倫理答辯會上通過,允許臨床醫用,並已申請到國家專利技術證書。
  據悉,胡海發明的“免氣腹單通道手術裝置”目前主要應用於單孔免氣腹腹腔鏡膽囊切除術/單孔免氣腹腹腔鏡保膽取石術。它通過體外充氣,使手術裝置在體內的部件經過體外充氣後,膨脹成型達到為醫生創建手術器械操作空間的目的(位於體內的裝置充氣後呈中空的正三角形),實現無氣腹的情況下顯露手術視野的目的。
  據介紹,由於人體腹腔是一個密閉的空間,每個腹腔臟器都緊密相連,腹腔微創手術伴有激光、電燒等治療手段,需要有足夠的手術空間,因此必須向腹腔內大量灌註二氧化碳或氮氣,建立氣腹,以便使腹腔內形成一個開闊的空間,為微創手術提供良好的視野及手術實施空間。目前,灌註氣腹是腹腔鏡微創手術最常用、也是最佳的應用方法。
  但大量使用二氧化碳灌註建立手術空間會產生兩個弊端:其一,氣腹腹腔鏡手術對患者心肺功能、腹內臟器血流灌註及巨噬細胞系統的干擾明顯超過非氣腹腹腔鏡,當手術時間較長、氣腹壓力過高時,對於老年人,尤其是有心肺血管或肺臟疾病的患者,會增加術中、術後心血管系統、呼吸系統併發症危險;其二,建立氣腹需使用的大量二氧化碳,在整個手術過程中,勢必會有二氧化碳溢出,造成在密閉狹小的手術室空間內二氧化碳濃度嚴重超標,參與手術的醫務人員,術後或多或少都會有頭暈、頭痛等二氧化碳中毒現象。
  針對腹腔鏡微創技術所帶來的困擾,目前在國外大都採用物理提拉腹壁(懸吊式免氣腹裝置)創造手術空間的方法來替代二氧化碳氣腹灌註,即,通過物理提拉形成一個像傘狀樣式的腹壁支架。這種物理提拉腹壁的方式對腹壁損傷大、創面多、易造成腹膜炎症,繼發腹腔器官黏連、患者術後疼痛加劇等現象。
  醫院方面介紹,胡海長期致力於膽石病的非手術療法、微創保膽取石術臨床研究和膽囊結石的病因、發病機制研究。胡海教授發明的“免氣腹單通道手術裝置”避免了懸吊類免氣腹對腹壁提拉造成的損傷,同時避免了提拉設備對手術醫生操作的影響;可較便利的利用膨脹氣袋形成的支架推開腹網膜及膽囊周圍臟器,最大限度創建了手術空間,使手術醫生可在其中自由操作;經過動物實驗和臨床病人手術結果顯示對腹膜無明顯損傷,病理切片顯示也無明顯炎症發生,較大程度避免了通道以外臟器的損傷。
  據瞭解,4日上午胡海親自主刀新技術臨床應用的第一例手術。此次的患者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性,多發膽囊壁息肉。手術中,胡海教授首先在臍部開一個2公分的切口,將免氣腹單通道手術裝置(如格尺般的軟長條狀氣袋)從這個切口放置進入所要進行手術操作的病竈部位。微創膽囊息肉切除術快速進行,手術結束時,胡海教授慢慢抽離腹腔支架,縫合傷口,新型技術的微創手術大功告成。  (原標題:上海醫學專家破解難題 為微創腹腔手術自此免充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s97zsej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